高频交易:现状、理论与监管

发布时间:2025-04-21 浏览次数:10

报告时间:5月14日下午4:00-5:00

报告地点:览秀楼105学术报告厅

讲座介绍:经过二十余年发展,高频交易已经成为海外市场主流的交易模式,然而学术界对其认识却从初期的一致赞誉演变成如今的众说纷纭,本讲座旨在梳理高频交易的发展脉络和人类对于高频交易的认知过程。首先,从理论研究而言,高频交易的复杂性在于如何处理信息与价格的关系、信息的构成结构、信息效率与做市效率的权衡这三个关键性问题。其次,从实证研究而言,检验的核心始终是高频交易与市场流动性、市场稳定性和市场效率的关系,但争论之处在于上述关系在区分正常与震荡市场、真实与虚幻流动性、信息与做市效率之后结论大相径庭。第三,当高频交易的交易量占比最大之后,其与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分析师甚至是高频交易内部之间产生了诸多利益冲突。因此,高频交易对监管机构制定规则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好信息效率与做市效率之间的权衡。


主讲人介绍:李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金融学博士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复旦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历任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发部金融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兼任中国证监会联系咨询专家(高频交易监管),喜马拉雅《高频交易:探寻纳秒时代的金融市场》主讲人。研究领域:语言认知与公司财务、对冲基金与高频交易。在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会计研究》、等SSCI/CS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完成高频交易领域政策咨询报告30余篇,并多次得到中国证监会部级领导批示;出版《境外金融市场结构变革与交易场所竞争格局研究》等5部专著;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等5项纵向课题,承担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稽查局研究项目等4项横向课题获优秀立功课题并转发全国证券期货系统学习。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上海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市场微观结构);出版《市场微观结构:高频交易视角》教材和慕课(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地址:苏州大学十梓街1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 苏州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访问次数: